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
 3773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国家公务员考试 - 试题辅导 - 正文

2012十八大时政热点人均收入翻番将造就64万亿购买力

来源:2exam.com 2012-11-9 10:48:50

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,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,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。

  这是党中央对“全面小康社会”目标更新更具体的描述。从最初的“国内生产总值”,到十七大的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”,再到这次大会提出的“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”,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,全面小康社会的量化表述越来越具体,质量要求越来越高。既有国家的总量目标——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80万亿元,又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指标—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。从“人均G D P”到“人均收入”的改变,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。

  新目标预示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,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。消费总量的飞跃与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直接正相关,而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,中低收入群体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必将越来越大。

  在过去的十年里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.8倍,扣除价格因素,年均实际增长9.2%。与此相对应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.8万亿元增长至18.4万亿元,年均增长16%。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测算,2001年至2004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万亿元到6万亿元,每两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;2005年至2007年,每年迈上一个万亿台阶;2008年至2011年,每年迈上2至3个万亿台阶。增长速度不断加快。到2020年,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会迈上3至5个万亿台阶。按照“十二五”规划,到2015年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翻一番,达到32万亿元。专家据此测算,到2020年,再翻一番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届时,我国消费总规模将达到64万亿元。

  伴随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,消费结构也将日益改善。从宏观视角看,一方面,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将显著提升,从而为经济转型所要求的“以内需拉动为主”逐步加码,甚至未来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。另一方面,区域和城乡结构差异将进一步缩小。专家分析预测,2000年,我国城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、空调、电脑、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是农村的3 .2倍、23 .3倍、20.6倍、4.5倍;到2010年,上述城乡差距已经分别降低到1.7倍、7倍、6.9倍和1.4倍;到2020年,以耐用品为标志的中高端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,城乡消费差距倍数将缩小到1以内。

  从微观视角看,随着中低收入阶层迈入小康社会,生活必需品消费比重下降,中高端消费和服务支出将会增多,消费需求也将从基本需求型为主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为主。

  消费升级将突出表现在中低收入群体层面,因为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,消费行为伴随收入增长之后的变化也更加明显。高收入群体由于已经率先进入小康,物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变化,但在服务、心理健康、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消费占比会进一步扩大。

  无论总量还是结构,消费的新飞跃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,为投资带来更多机会,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。这意味着,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,将带动中国经济迈入新的成长周期。

 


2012十八大时政热点张德江重申重庆改革开放政策不变
2012十八大时政热点政改滞后是深化改革最大拦路虎
2013公务员聘任制不能流于形式
2012十八大热点"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"收看十八大
2013国家公务员网上确认截止11月19日起打印准考证
十八大成养老金制度改革契机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北京提前达到小康社会标准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苏州现豪华公厕好似别墅
最具幸福感职业排行公务员居首
国民党中央贺中共十八大召开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美国会首现三名华裔女议员
2012十八大热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
十八大热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
2012十八大热点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}
 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    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闽ICP备06019773号